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文化周刊
又是秋风落叶时
2019-10-24 06:58:01   
2019-10-24 06:58:01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爷爷去世了,在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我们把他安放在墓园,我望向远方的天际,又是秋风落叶时……

  爷爷发病的场景,我一辈子也忘不掉。3年前的那个深秋,他半躺在二叔的双臂间。双唇紧闭,一言不发,眼神中透着无助和彷徨。菜案上还排列着切了一半的土豆丝和青椒丝,爷爷是在准备午饭的当口倒下的,他说身子左半边没感觉。

  那天是爷爷晚年的分界线,此前,他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,即使年过七旬也亲自过问操劳三个儿子和孙辈的事情,20斤的米面坚持自己提上楼,他严肃、认真,说一不二。那天以后,他长期卧床、服药,哪怕吃饭睡觉也需协助,遑论其他事情,他说自己好比从天上掉到地下。

  呼啸疾驰的急救车带走了爷爷往日的威严,病因很明确:脑卒中。转入监护室后,爷爷的意识依然清醒,他向三个儿子交待着细枝末节的家事,包括要把你们老妈照顾好,把雨禾(小孙女)的学习操心好,他说自己这个病可能很快会康复。

  入院第一夜,我陪爷爷度过。那个夜晚,我时而转头望向病榻之上那个熟悉的老头,渐感陌生,从我记事起,他做事一丝不苟、行动脚下生风,他说的每个字都像钉子一般嵌入我的脑海。他要强了一辈子,从未像今天这般虚弱,我感慨造化弄人,一个高傲的老人居然瞬间被血管里的一个小堵点搞得束手无策。

  3年后一个深秋的子夜,得到消息后父亲和我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爷爷家,还是晚了。看着爷爷那瘦骨嶙峋的身躯,眼泪在眼眶中打转,我设想过无数次的场景终于出现在眼前时,残酷得无法直视。

  2013年,爷爷想回老家罗家磨一趟,罗家磨是甘肃定西地区的一个村庄,我并不陌生,但从未去过。700多公里的距离,让一家人对爷爷的身体状况有些担忧。但他态度坚决,在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情况下,他明白自己和老家、大哥会渐行渐远,他想突破电话线的束缚,在还能自由行动的时候再回去看看。

  罗家磨比想象中安静怡人,一条穿村而过的沟渠溢满雪山融水,渠水清澈冷冽,只看都能感到它的香甜。爷爷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因意外去世,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拉扯大。这个刚毅的母亲不仅让三个孩子吃饱穿暖,还顶着生活的重担坚持供他们上学念书,她说,苦就苦我一个人吧,娃娃们活一辈子人是大事,让他们睁开眼睛吧!大爷为减轻家中的负担,主动提出在家随母亲务农。为此,爷爷一生都惦记着付出巨大牺牲的哥哥,过去经济紧张时也要挤出一些布料、棉花、粮票寄回甘肃老家,后来条件好了还常给老家寄去各种生活物品。

  老家的饭食带着浓郁的甘肃特色,一大盘煮洋芋热气腾腾,令人垂涎。爷爷的脾气有些大,大爷的性格又颇憨厚。看着大爷把一个洋芋吃得剩下三分之一就丢弃,爷爷不太高兴,说:“你还和小时候一样,吃饭总要留个‘饭把把’。”大爷则微笑不语。两位迟暮之年的老人,话不多,但一母同胞,心意相通,无声胜有声。临别时,大爷和所有家庭成员把我们送到村口,兄弟俩没有太多的不舍,爷爷只说:大哥快回去,外面凉。现在想来,哥俩可能都知道这一别便是永别,无需多言,三言两语就是千言万语。

  爷爷好安静,这是他性格中一以贯之且难能可贵的特点,贫瘠的甘肃老家没有赋予他物质财富,却让他能耐着性子写得一手令人叫绝的小楷,他谓之:童子功。深受耕读传家浸染的陇中更让他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,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是他的启蒙教师,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国学经典则锚定了他的价值观。

  从临洮农校毕业后,爷爷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卫县畜牧站工作。中专文凭在当时的学历体系中已属高学历,爷爷曾告诉我,工作之余,有的同事用打牌睡觉打发时间,他把时间都用在看书写字上。读得多、写得多就有输出,他开始尝试向《宁夏日报》副刊投稿,居然被采纳登报,这让他信心倍增,开始更多的创作。当时《宁夏日报》文艺副刊编辑程造之先生是爷爷文学之路上的伯乐,他鼓励爷爷多写多练,有一次还亲赴中卫与这位年轻人当面探讨小说写作,临走时带走了他一篇2000字的小说,发表在《宁夏日报》文艺副刊《青春》上,当时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不啻巨大的关怀。

  勤奋,是爷爷最宝贵的品质,多年来爷爷一直坚持读书、书法、记日记。尤其是日记,生前被他雪藏,去世后我们才得以见到真容。每页日记都标有起床时间,绝大部分的日期都是早上5点,无论冬夏。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,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,白天处理公务,很多作品都是在深夜或清晨写成。我还依稀记得爷爷晚上爬格子的情景,书房里射出淡黄色的灯光,静谧的夜听到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。

  得病后,爷爷依然保持读书的习惯,只是精力大不如前,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,他知道自己的病拖累儿女,只要有空,就给患病的那半侧身体按摩,以期尽快康复。身体虽然不便,但爷爷头脑特别清晰,对过去的事情更是如数家珍,儿子们带他去叶盛黄河大桥兜风,他能讲述黄河沿岸几座桥的历史。我去过西吉县一个偏远的村庄采访,回家后向他分享见闻,没想到爷爷说他上世纪70年代就去过那个村子,还描述了村子的地形地貌,我心中暗暗称奇,记性真好。事实上,直到爷爷去世前,一直没糊涂,这让我们既欣慰又难过,欣慰自不必多言,难过的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已说不出话,进食完全依靠鼻饲,他一定有很多想说却说不出的心里话。每每看他眼睛中闪出强烈的表达欲我们却猜不出他要说什么时,我心里空落落的。我想,如果爷爷母亲的在天之灵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,肯定会难过得落泪。

  我们的老头还是走了,他带着对世界的诸多不舍和眷恋,倔强地离开了我们。下葬时,我们将四本《读书》和他的骨灰盒放在一起,让他在那边还能继续自己的爱好。再到落叶时,希望秋风将我们的哀思带给远方的爷爷,让他知道我们还在想他、惦记他、怀念他……(加 贝)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秦文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